首页 >  要闻   正文

校长论坛|金华市丽泽中学陈斌:非遗薪火燃校园,丽泽课堂匠心传

2025-11-20 20:30:56

来源: 无

作者: 陈斌

【人物名片】陈斌,金华市丽泽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命题。“五育并举”背景下,美育作为滋养心灵、传承文化的关键环节,其内涵亟待深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活水源头”与“丰厚沃土”,由此丽泽中学开启了以非遗课程赋能美育的实践探索。

理念革新:构建“大美育”认知体系

传统美育常被窄化为音乐、美术等技能教学,而丽泽中学秉持“大美育”理念,认为美育不仅关乎审美情趣与艺术技能,更关乎价值塑造与生命境界,应是渗透学生成长全过程的文化浸润与生命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鲜活的“活态文化”,承载着先民智慧与地域文脉,绝非博物馆中冰冷的展品。将非遗引入校园,并非简单增设手艺课,而是把地域文化基因与匠人精神品格,以生动可感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助力其实现从“旁观者”到“体验者”再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

实践路径:打造“体验 融通 创造”课程体系

为打通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情感联结,学校系统构建了以非遗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让美育落地生根。

深度体验,“做中学”体悟匠心之美。学校以实践为核心设计非遗课程,备受学生欢迎的“金华火腿”课,已超越单纯的劳动技术教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顺通、张俭亲临课堂,展示鲜腿修整绝技,让学生直观感受对材料物性的尊重与把握;学生分组实操“挤、搓、翻、撒”上盐技巧,在反复实践中领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严谨工匠精神。课例设计者邵薛茹老师多次走访工厂、博物馆,与匠人深度对话,将历史故事、实践体验与文化感悟融为一体,让课堂成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情境融通,“声画间”陶冶性情之美。美育离不开沉浸式场域的营造,婺剧进校园活动在丽泽中学已持续多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梅花奖获得者张建敏、楼胜、陈丽莉等成为“美育导师”。孩子们在跟唱互动中,完成全身心的审美体验,传统艺术韵味无声濡染年轻心灵。

跨界创造,“多元课”激发创新之美。激发创造潜能是美育的重要目标,学校每周三下午的拓展课,成为非遗美育的“百花苑”,多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临现场指导。《婺里食美·酥饼》课上,王小华老师指导学生和面、制馅、烤制;高玉妍老师的染艺课,引领学生探索色彩奥秘;包加惠老师的核雕课堂,让学生在方寸之间锤炼耐心;詹东明老师的剪纸教学,以一把剪刀释放无限想象;陈新华老师的陶艺课,则让学生在泥土中感受非遗的厚重底蕴。这些多元课程串联起金华非遗的“技艺传承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实践成效与未来展望

如今的丽泽校园,学生在非遗美育课程中不仅增长了见识、习得了技能,更显著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匠人的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等品格,已内化为他们的成长基因。

未来,丽泽中学将持续深化探索,推动非遗美育从“特色课程”升级为“学校文化”,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体系化”,并探索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点燃学生对“美”的感知与热爱,在他们心中播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