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10:09:12
来源: 无

1—9月,武义县GDP增长7%,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市前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居全省第五,连续4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居全市前三,民间投资占比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居全市第一;四项居民收入增速均居全市第二……
一组组数据,彰显武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数据的背后,是该县上下的奋斗、是技术革命的浪潮、是制度创新的活力、是发展战略的远见。
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吹响争分夺秒跑好下半场的冲锋号,武义县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政治责任,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行动力、担当力。
前不久,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全省25个“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实践案例,武义县“科技赋能产业兴 仙草链动乡村富”案例入选。
近年来,武义立足地方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县域灵芝、铁皮石斛、西红花等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文旅全产业链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对武义而言,加快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战略机遇。”武义县委书记陈洪说,争取早日脱离山区海岛县行列,是当前武义的奋斗目标。
为此,该县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为根本路径,全力以赴做大共富蛋糕、提升发展质效。
突出强城提能,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产城融合”理念,以精品县城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金武新城提质、老城更新回建、古城开发运营,做优开发区、温泉度假区等功能区。以桐琴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依托,推动桐琴、泉溪“双核联动”,打造高能级县域副中心。深入推进柳城千年古城复兴试点,联动牛头山5A级景区创建,打造“畲韵莲香”文旅名镇。
突出兴村提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茶、药、菌等“土特产”全链发展,今年全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120亿元,进一步打响“武阳春雨”“武养拾光”“宣平小吃”等区域公用品牌。学习借鉴大李祖、大塔后等先进经验,以市场化理念加快推进重点村片区组团发展。大力培育民宿经济、电商直播等富民产业,积极探索“来机加工”、庭院经济等新模式,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突出融合提效,增强民生优享获得感。一方面,推动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如义龙庆高速公路武义段已启动全面征迁,通用机场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未来将极大提升武义交通区位优势和发展能级。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推动“七优享”工程提质扩面。又如教育领域,持续巩固“两县”创建成果,做深做实县域“教共体”,今年创建省现代化学校5所,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卫生领域,新中医院将投入使用,启动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口腔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推动县域医共体向健康共同体转型。养老领域,加大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力度,福利院改建工程年内完工,让老百姓更好享受“家门口的幸福”。
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相继实现零的突破;获评2024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武义县科技创新指数连续4年位居金华市及山区海岛县首位……近年来,武义县深入贯彻上级指示要求,高质高效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紧紧围绕创新这一主线,有力引领我们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我们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绘就了施工图、明确了坐标系、提供了‘桥’和‘船’。”陈洪表示。
武义县研究制定《中共武义县委关于深入推进“科创兴县”战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对照省市目标体系,在充分考虑县情实际基础上,研究提出2030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做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县。
任务安排上,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主要支撑,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为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路径,以人工智能赋能为关键变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深度融入浙中科创走廊,以科技城为核心推进高新区创建。在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基础上,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支持上黄观测站打造极端气象环境预测与干预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全力争创“科技创新鼎”。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迭代人才新政3.0,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政企双聘”机制。深化“周末科学家”“揭榜挂帅”等柔性引才模式,完善“企业出题、机构解题、政府助题”同题共答体系。依托金职大武义学院,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大学生6000人以上,新引进青年博士15人、国省级领军人才4人以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构建武义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链长+链主+链创”三维赋能,推动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局起势。以新质智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区块为核心,谋划推进“发展飞地”建设。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跻身全省工业大县。
45天集中攻坚,完成政策处理660余亩——这是武义县新质智造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展现的武义速度和武义担当。该产业园是武义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重塑产业能级、构筑面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门面担当,更是“工业强县”战略的核心战场。
当前,武义县紧盯全市和山区海岛县第一方阵,全力推动“指标争进位、考核争优秀”,全年GDP力争增长6.5%以上。具体举措为强化系统思维,牢牢把握“六个始终”要求,聚焦“六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重点打好“五大战役”。
稳进提质攻坚战。把稳企业、稳外贸、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形势变化、争取战略主动。
产业转型升级战。做深做实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两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打好“抓大、扶优、育新”组合拳,“一链一策”培优育强电动工具等6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实施省千亿技改项目35个,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50亿元。
项目攻坚突围战。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清单、一抓到底“五个一”项目攻坚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推动堵点难点快解决、在建项目快放量,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积极争取省市投资“赛马”激励。
城乡融合提能战。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重点抓好精品县城建设“七大行动”,加快“县城—桐琴”产城融合发展轴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迭代深化“强村10法”“富民20招”,实施“以工代赈”“折股量化”分红项目70个,力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省市前列。
固本强基整体战。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稳妥有序抓好村社组织换届,统筹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汛防台等工作,守牢平安稳定底线红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