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2025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 共筑文明互鉴友谊之桥

2025-11-10 12:30:0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徐桢瑾 胡晨歆/文 傅俊 陈斌/摄

11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师范大学主办,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承办的2025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在金华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围绕“文化丝路心相通 中非携手现代化”主题,中非双方在音乐、美术、非遗、文博(图书)、演艺(舞蹈)、旅游等文化丝路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非民心相通、文化互鉴、合作共赢。

2025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巧倕坊”——中非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中非演艺交流、中非青年艺术作品交流展、中非影视交流月……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文交流活动,推动了中非文化交流交融,也架起了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文化丝路  中非共筑

11月7日,以“文明共生 未来共筑”为主题的2025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在金华举行。与会人员共商推进中非“文化丝路”计划,携手推动中非文旅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肯尼亚旅游和野生动物部常务副部长约翰·莱卡肯尼·奥罗图阿在致辞中表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而人文交流伙伴行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期待双方在旅游推广与营销、文化和创意产业投资、知识交流分享与能力建设、可持续旅游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旅游成为中非之间外交、繁荣与团结的持久支柱,让中非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愈发深厚。

当天,中非双方代表还围绕中非文创和旅游投资合作机遇与路径、中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等议题开展专家对话,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在金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已历经八载。

2018年,“中非之夜”嘉年华活动拉开金华对非文化交流的序幕。此后,通过戏曲、舞蹈、音乐、视觉艺术、美食等多种形式,金华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交融方面不断探索。2023年,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升格为交流月,持续整整两个月;2024年,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写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清单。

金华是对非合作的重要枢纽城市,与非洲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历史悠久。近年来,金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推动世界文明对话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连续8年开展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深入推进与非洲国家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往来,探索形成对非文化交流的金华实践。

在文化交流方面,金华坚持官方与民间并举、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经济与文化并重,积极搭建品牌活动、国际传播、文旅合作矩阵,成果尤其丰硕。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超60场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活动,足迹遍及40余个非洲国家,覆盖超1亿非洲民众。

2025年,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迎来中非合作的再次创新,采用“一会一坊一市集”联动模式,全方位提升金华中非合作平台的能级和公众参与度。

“一会”即2025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汇聚中非官员、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共商合作大计;“一坊”指“巧倕坊”——2025中国和非洲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项目成果展,展示中非手工艺的匠心融合;“一市集”则是全新推出的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让市民沉浸式体验非洲文化与风情。

   艺汇中非  谊路同行

金华木雕以其千年传承的匠心工艺、精雕细琢的写实风格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展现东方“巧倕”的智慧;非洲木雕则以强烈的视觉张力、质朴的生命力与神秘的图腾信仰,诉说着部落的传说与自然的力量。

11月7日,备受期待的“巧倕坊”——中非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成果展在金华开展。

本次成果展聚焦木雕技艺的传承与融合,展出2013年至今非洲22个国家106位艺术家在华创作交流活动中创作的32件木雕作品,包括今年来自坦桑尼亚和加纳的9位艺术家以及来自刚果(布)的16位艺术专业留学生创作的17件作品。

加纳木雕艺术家艾琳·奥乌苏·阿坎庞·安庞创作的作品《中非友谊之火》,整体造型极具震撼力。她用细腻的雕琢展现出火焰的旺盛生命力,寓意着中非友谊如这火焰一般,永远不会熄灭,火焰上还有五颗星星。她说:“五颗星星象征着中国的五星红旗,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来表达中非友谊地久天长。”

“左边的树枝代表非洲,右边的竹子代表中国。”加纳木雕艺术家奥福里·科菲·奥乌苏·安萨创作的木雕作品《中非团结》,把两只紧握的拳头以一种充满张力的姿态交握在一起,用最直观、最坚定的艺术表达,诉说着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

11月6日举办的“艺汇中非·匠心筑梦”——中非青年艺术作品交流展,同样诉说着中非友谊的故事。

来自刚果(金)的在华留学生金瑞此次参展的数字艺术作品题为《时间轴》,以非洲地图为基底,清晰标注了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及时间节点,直观展现出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脉络与丰硕成果。“希望以艺术作品为桥梁,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金瑞说。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楚逸飞和沈婷婷创作的作品《共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楚逸飞介绍,其灵感源于象征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缝纫机是当时中方援建人员的生活用具之一,是中坦工人协作、中非友谊的象征载体。所以我们在缝纫机上装饰了数十位非洲留学生的旧衣布料,寓意着中非文化与情感在针脚‘共织’中紧密交融,历久弥新”。

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师范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院长、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军德介绍,此次展出的100件作品中有三分之一来自非洲青年艺术家、留学生,他们用摄影、油画等艺术形式,展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有不少中国青年艺术家远赴非洲,捕捉非洲城市风貌、社会风情、自然景观与发展成就,为展览增色。

通过中非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成果展、中非青年艺术作品交流展等多样化的艺术交流活动,中非友谊持续深化,文化交流不断推进,这座以艺术为名的桥梁也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大集  魅力“非”凡

“今天特意过来看看,非洲布艺、绘画都十分漂亮、精致。之前对非洲文化不是很了解,通过这场大集,我直观地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多彩生活。”在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现场,市民程瑜道出了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的共同感受。

11月6日,在金华市科技馆,为期4天的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精彩亮相。活力奔放的非洲歌舞和婺剧经典选段轮番上演,引来阵阵掌声。琳琅满目的非洲手工艺品、坦桑尼亚绘画、南非红酒、埃塞俄比亚手冲咖啡吸引不少市民欣赏、品味。金华非遗技艺展示区中,精湛细腻的东阳木雕、古朴雅致的婺州窑和鲜艳夺目的婺剧脸谱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驻足拍照,他们仔细观摩这些承载着百年技艺的非遗精品,对其所展现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创造力表示赞赏。在数字互动区,主播实时推介好物,网友可线上下单,将非洲特色“快递回家”,还有非洲伙伴做客直播间,与网友“云分享”鲜活有趣的文化交流故事。

这场充满烟火气的混搭,正是本次大集的精髓所在。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集首次突破了以往以大会和专业交流为主的模式局限,邀请市民沉浸式体验非洲文化与风情,共同了解中非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让中非友谊变得可感、可触、可品味。

友谊的生命力,在于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在非洲美食摊位前,来自尼日尔的厨师哈鲁纳一边熟练地装盘,一边用简单的中文向好奇的游客热情介绍着各种非洲美食,并邀请他们试吃。“带着孩子尝尝非洲炸春卷,味道很不错,是以前没尝过的味道。”金华市民李琴琴品尝后表示。市民金伟忠被坦桑尼亚青年丹尼尔色彩明艳的画作所吸引,在简单交流后,他欣然购买了一幅以表支持。“他的画让我联想到纪录片《动物世界》里的非洲大草原,我会好好收藏,铭记这份特别的情谊。”金伟忠说,这幅画是他与这名坦桑尼亚小伙跨越山海的友谊信物。

引人入胜的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背后,是金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期耕耘中非文化和旅游交流的深厚积淀。一场场特色鲜明的活动表明,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在民间生根发芽,变得无比真实而温暖。

   台前幕后  情牵中非

11月6日晚,“婺韵传情 中非之夜”——中非演艺交流活动在中国婺剧院举办。此次交流演出活动特别邀请了肯尼亚博马斯哈拉比舞团、遇身行阿蓓舞团以及金华本土优秀艺术团队,共同呈现一场跨越地域、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架起中非民心相通的艺术桥梁。

演出现场,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与肯尼亚博马斯哈拉比舞团、遇身行阿蓓舞团同台演绎的节目《鼓韵迎客来》,赢得了满堂喝彩。演员们击鼓迎宾、以鼓会友,让中国婺剧的铿锵鼓点与非洲舞蹈的奔放律动隔空对话、交融共鸣。

肯尼亚博马斯哈拉比舞团演绎的桑布鲁族舞《勇士之跃》,以其独特的跳跃舞蹈,展现部族勇士的勇气与力量。他们带来的卢奥族舞蹈《奥汉格拉狂欢》又以复杂的队形变换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展现了该民族重视社区、团结互助的文化特质。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与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带来的婺剧《金华有戏》,集中展示了戏曲舞台绝技绝活等诸多高难度技巧。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丽俐演绎的婺剧《穆桂英》,展现了婺剧“武戏文做,文戏武做”的独特魅力,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肯尼亚博马斯哈拉比舞团团长华盛顿·达尔马斯·马贾莱在演出后动情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来金华,在与中方团队共同演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非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种感觉很美妙。”

美妙的共鸣,源于中非长期而深入的艺术交流。作为文化使者,2025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开展前期,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一行赴南非、加蓬、刚果(金)三国开展文化交流演出,为非洲观众带去《三打白骨精》《吕布试马》和唢呐独奏等经典节目,让更多人感受婺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已赴14个非洲国家开展演出48场,观众超7.2万人次。

与此同时,影视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10月28日,中非影视研修交流项目在浙江师范大学启动,来自非洲多国的影视从业者与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开启为期30天的专业研修与文化交流。来自Africa News 24的学员代表查鲁姆比拉・西伦丝表示,项目为非洲影视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影视产业与文化的宝贵机会,相信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将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在创新传播领域,金华构建了多元立体的交流矩阵。2022年起,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连续推出微纪录片《最金华》。节目覆盖非洲30多个国家约1亿人口,收视率从第一季的2.3%提升至第二季的2.7%,第三季于10月25日起在非洲大陆上线播出。“金彩世界 云涌非洲”云上展览运用三维造景、VR等前沿技术,在坦桑尼亚、埃及、南非等10个非洲国家的56个主流媒体平台推广,点击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此外,依托横店影视资源,已有60余部电视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非洲传播。

中非文化丝路交流月正以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中非文明互鉴的桥梁,让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在互动中焕发新生,共同谱写中非关系更加璀璨的华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