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07:50:51
来源: 无
“刚出炉的年糕冻米糖,松脆香甜。”11月6日上午,婺城区长山乡章氏冻米糖店铺里飘香阵阵,章卫星和章雄杰父子俩正忙着将刚熬好的糖浆与炸制好的食材搅拌混合,阵阵香味也吸引了一大波客户上门。这家坚守纯手工技艺近50年的小店,不仅是当地人口中的“甜蜜地标”,他们家的冻米糖也早就凭借口味多、味道好,香飘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今年已近七旬的章卫星,与冻米糖的缘分要从19岁说起。“那时候家里要请别人帮忙做糖,但做出来的糖始终欠点味道,于是就自己捣鼓,没想到一做就是快50年。”章卫星笑着回忆,这些年里,不少同行改用机器加工提高效率,可他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得靠手和心去把控。以店里的镇店之宝年糕冻米糖为例,从原材料处理到成品出锅,要经过13道工序“选米只挑优质的米,加工成年糕后还要手工刨丝,晒制时必须靠天然温和的阳光,不能用烘干箱。”章卫星儿媳妇羊美芳介绍道。红薯冻米糖的原料红心番薯只取中间部分,去掉外皮和两头的筋络,芝麻也得精挑细选,只留肉厚饱满的。

熬糖是制作冻米糖关键的一环,也是章卫星最拿手的手艺。他将白砂糖与麦芽糖按比例倒入大锅中,开中火慢熬,手持长勺不停搅拌,眼神紧紧盯着锅内糖浆的变化,“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熬不出粘性,太早倒食材粘不牢,太晚又会发苦。”15分钟后,糖浆泛起琥珀色的光泽,章卫星和儿子一人负责倒入炸料,一人负责搅拌,“我们家糖放得少,全靠熬糖的火候和食材的本味,吃起来不粘牙,也符合现在人喜欢的少糖健康口感。”

“我公公负责熬糖,我婆婆负责炸料,我老公压糖、切糖,我负责接单销售,我们四个人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我们凌晨四五点起床准备食材,晚上还要给大额订单加班赶工,一天下来最少要忙16个小时。”羊美芳边利索打包边说道,虽然辛苦,但每天现做的五六百斤冻米糖都能当天售罄,“老顾客多,他们不光自己吃,还买去送亲戚朋友,有的老顾客一次就买两三百斤。”如今,除了本地顾客到店自提,微信预订和快递发货已成常态,订单不仅覆盖国内省份,去年还有俄罗斯顾客专门下单,今年更有英国顾客购买。店里的冻米糖有10多个口味,其中年糕糖、土豆糖、番薯糖是“销量三巨头”,尤其是年糕糖,凭借独家配方,成为不少顾客的必买款,为了保证新鲜,店里始终坚持现做现卖,“用料和手艺不能因为量大就打折,这是我们家做糖的规矩。”章卫星说。

2018年,章氏冻米糖被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里,甚至有政府部门将其作为地方名片,用于茶会、慰问等活动。目前,他们已经注册了商标,儿子、儿媳也早已接过了制作的接力棒,“年轻人现在也喜欢这口老味道,只要我们坚持用好料、守手艺,这甜蜜的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正以最纯粹的味道,成为跨越山海的甜蜜纽带。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