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金云评丨向“质”而行打造质量新高地

2025-09-24 20:57:45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刘小刚

又逢9月全国质量月,质量工作相关话题引发关注。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累计培育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585家,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指数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

当前,我国制造业从重数量到重质量转变,各地纷纷谋求以质量变革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百舸争流中,作为制造大市,我市如何向“质”而行打造质量新高地,加快推动“金华制造”向“金华质造”转变?

要更加突出标准的引领地位。标准是生产的技术指南,为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提供技术依据。突出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引导企业增强标准意识,了解标准,掌握标准,严格执行标准,以标准为引领改进技术工艺,全流程做好产品质量把控。要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标杆企业将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增强市场话语权,提升“金华制造”竞争力。

要迭代升级质量基础设施。9月初,省市场监管局提出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迭代升级,建设一批省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2.0省级重点平台,更好赋能创新技术转化应用。我市要以此为契机,迭代升级质量基础设施。一方面,要结合地方产业实际,打造更多集成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功能的高水平服务平台,扩大质量基础设施覆盖面,让优质质量资源触手可及。另一方面,要聚焦企业需求做好服务文章,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更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要打造高层次质量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质量人才培养,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企业标准总师、首席计量师等“两官两师”人才不断涌现,成为质量强企的中坚力量。但因企业量大面广,我市质量人才面临供需矛盾(以首席质量官为例,仅覆盖六成规上企业)。要在现有“首席质量官贷”“首席品牌官贷”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质量贷”产品供给,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建立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发掘培养更多质量人才。在此基础上,对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两官两师”履职能力开展评测,对履职优秀、给企业带来突出效益的,予以政策优待,切实增强质量人才的荣誉感,激发质量人才队伍活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